新聞詳情
青銅編鐘成為我國傳統(tǒng)工藝邀請展上“較靚的仔”
發(fā)布時間:2023-12-03
7月11日下午4點,隨著一位觀眾依依不舍地離開,為期30天的“百年百藝·薪火相傳”中國傳統(tǒng)工藝邀請展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(shù)博覽館圓滿落下帷幕。展覽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一次非遺盛宴,更展現(xiàn)了每一位手工藝人的匠心守護,世世代代,生生不息,締造和延續(xù)著中華文明的美好未來。
回顧這30天來的非遺盛宴,吸引觀眾的可不只是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多姿多彩,還有每一件展品中所蘊含的匠心精神。而這其中亮眼的,莫過于來自湖北隨州的千年古音青銅編鐘了。
(圖二)
“青銅編鐘制作技藝始于商周之際,盛興于春秋戰(zhàn)國與秦漢……”寬敞的展廳里講解員正在給觀眾進行細致的講解。一聽到“可以用精美木質(zhì)鐘錘敲擊編鐘正鼓和側(cè)鼓部,奏樂體驗”,大家紛紛躍躍欲試,展廳里傳來陣陣悅耳動人的聲響。
(圖三)
青銅器制作技藝(青銅編鐘制作技藝),集工藝、禮制、音樂之大成。自1978年曾侯乙編鐘在隨州出土,改寫了世界音樂史;2016年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被認定為湖北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;2021年青銅編鐘制作技藝被認定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。
(圖四)